2025年全省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全省各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迅速传达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紧扣会议目标任务,结合本地工作实际,研究贯彻落实措施,安排部署近期工作任务。
铜川市局
铜川市自然资源局迅速行动,深入传达学习会议精神,并向市政府进行专题汇报。
铜川市局将全力以赴抓好会议精神落实。坚持稳根基,压紧压实耕地保护党政责任,坚决遏制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坚持谋长远,全力构建高质量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坚持优保障,深化重大项目土地报批提前介入、先行审查机制,持续推进工业“标准地”改革,引导项目优先使用存量批而未供土地,全力保障项目落地实施;坚持保资源,持续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秩序,全力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坚持护民生,深化“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和“交地即交证”改革,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质效;强化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值守,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渭南市局
渭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迅速传达学习会议精神,安排部署2025年工作任务。
一是多向发力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压实保护责任,稳住耕地总量,创新工作举措。二是服务至上强化资源要素保障,主动靠前服务做好用地保障,提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提升审批效能。三是巩固强化规划管控体系建设,完善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强建设项目规划管控。四是创新提升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严格交通、能源、水利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用地标准控制,持续深化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分类施策推动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工作。五是管治并重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守牢矿产资源开发红线,持续用力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六是清零遏增推进督察执法,用好“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早预警”工作机制,确保2025年年底存量违法问题基本清零。七是全心全意维护群众权益,把安全作为民生之基,把权益作为民生之魂。八是持之以恒打牢自然资源管理基础,夯实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基础,推进系统法治化建设。
延安市局
延安市自然资源局全面传达学习会议精神,研究提出贯彻落实意见。
一是进一步细化完善耕地保护四级“田长制”责任体系,全面推动耕地保护“一张图”建设;落实好市级耕地保护奖惩机制政策,力争完成耕地“大占补”指标报备入库工作,会同农业农村部门研究出台新增耕地质量验收办法,以“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二是积极与发展改革等部门做好项目前期对接,提前介入、指导做好年度省市重点项目预选址选线和用地组卷报批;全力保障农村住宅和各类产业用地需求,科学编制年度土地收储出让计划,常态化做好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消化处置。三是深入推动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探索推进林权登记和林业管理业务协同信息共享互通机制,深化“交地即交证”等改革,加快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处置。四是深化细化地质灾害防治闭环管理,进一步强化预警会商,加快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汉中市局
汉中市自然资源局集体学习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市自然资源系统重点工作。
一是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聚焦“三边三倒”项目推进工作法,“穿透式”分析重点项目用地存在的堵点难点,下沉一线、靠前服务,推动项目早落地。二是守好耕地保护红线,扛牢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政治责任,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发挥好“田长制+检察长”和行刑衔接工作机制,抓细落实耕地保护。三是压实矿山企业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主体责任,加快推进秦巴区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四是抓好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管理各项工作,加强“三区三线”刚性约束,推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互联互通。五是全力抓好问题整改,坚持整改落实与督查指导同步推进,把各类反馈问题整改贯穿日常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六是牢固树立风险意识,抓好当前冻融关键期地质灾害防范各项工作落实,坚决防范和遏制全市自然资源领域安全事故发生。
商洛市局
商洛市自然资源局第一时间向市委、市政府汇报会议精神,并迅速在全市系统传达贯彻会议精神,研究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
商洛市局将紧紧围绕全省自然资源工作部署,高质高效落地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以及省厅党组重大部署要求,做强叫响“商山洛水·自然先锋”党建品牌;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确保全市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达到国家要求数量;全力做好要素保障,快速高效服务省市重点项目快速落地;严格规划约束管控,因地制宜引导经济产业、建设项目合理布局;纵深推进矿业五化,扎实整治“小、散、乱、污、呆”等五类矿山;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持续消化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加快低效用地腾笼换鸟,凸显亩均效益;接续推动生态修复,狠抓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推进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守牢地灾防治底线,巩固连续八年“零伤亡”防治成果;提升确权登记水平,积极稳妥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杨凌区局
杨凌示范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迅速组织传达学习会议精神,制定贯彻落实举措。
一是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推进规划编制,完善公共服务规划,合理布局农村用地。二是做好项目要素保障,理清问题台账,提高审批效率,加强资金监管。三是守牢耕地红线,做好耕地占补平衡,杜绝新增违法占地,守住生态红线。四是提高土地出让收入,谋划新增项目,盘活土地资源,挖掘收入潜力,争取项目资金。五是提升营商环境,盘活存量土地,加强执法力度,处理遗留问题,落实便利化制度。六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整治殡葬腐败,加强信访维稳。
整 理:省自然资源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