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示范区全方位精准化落实耕地保护措施,变被动为主动,打出耕地保护“组合拳”,形成耕地保护监管合力,切实保障全区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加强领导,夯实耕地保护主体责任
杨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多次召开耕地保护工作专题会,研究部署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工作。结合杨凌实际,先后制定了《关于印发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严格耕地保护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和《杨陵区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将耕地保护目标责任纳入政府绩效考核重要内容。积极推进建立“田长制”,设立示范区、杨陵区、镇(街道)、行政村耕地保护四级田长,明确耕地保护范围和地块,实行网格化监管,层层夯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
创新方式,提高耕地保护监管水平
创新和完善监管方式,探索建成了全区耕地保护视频监管系统,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启土地执法监察新模式,为耕地保护装上“千里眼”,实现对全区重点区域耕地资源的实时监管。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发建设智慧耕地管理平台,整合空间基础数据、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数据等,实现耕地相关数据的“一体化”集成管理与共享。
严格执法,遏制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
认真落实动态执法巡查责任制,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每周2次定期巡查,对高发时期、重点区域随时机动巡查,坚决做到“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针对顶风作案问题,敢于亮剑执法,“零容忍”依法拆除,对7月3日以后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的2个新增问题图斑,已全部依法拆除复耕到位;对“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回头看”反馈的2个压占永久基本农田的问题,已拆除复耕到位;对国家督察西安局反馈的疑似挖田造湖问题,已核实整改并恢复耕种。
科学保障,缓解建设占用耕地压力
以编制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龙头,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认真开展村庄实用性规划编制工作,科学统筹布局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公共设施和一二三产业融合用地,促进设施共建共享。在新建项目选址时提前介入,严格避让永久基本农田,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优先使用存量建设用地。按照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原则,积极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
强化治理,不断提升耕地质量
杨凌示范区积极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组建成立了中国杨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创新中心,深化区校融合和科企融合,聚集整合耕地治理及质量提升科研力量,研究和转化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成果,大力应用和实施推广高标准农田项目,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高标准农田建设样本。